選擇頁面

16 世紀至 20 世紀古董懷錶機芯的演變

自 16 世紀問世以來,懷錶一直是威望的象徵,也是衣著考究的紳士的必備配件。 懷錶的發展充滿了許多挑戰、技術進步和對準確性的渴望。 特別是懷錶的機芯,由於各種計時裝置的發展而發生了重大轉變。 從早期調節時間精度的嘗試到更複雜機芯的開發,懷錶的歷史對計時裝置的進步有許多意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 16 世紀至 20 世紀懷錶機芯的演變。 我們將透過 17 世紀邊緣擒縱機構的引入、19 世紀瑞士槓桿擒縱機構的引入,以及隨著天文台錶的發展對極端精確度的追求,探索早期對精準度的嘗試。

Verge Fusee Pocket手錶1從16世紀到20世紀的古董袖珍手錶運動的演變: Watch Museum 2025年2月

1. 第一批懷錶機芯於 16 世紀推出,由鐵和黃銅製成。

懷錶機芯的演變是一項令人著迷的研究,其歷史可追溯至 16 世紀。 在此期間,第一批懷錶機芯問世,主要由鐵和黃銅製成。 這些早期的懷錶機芯非常基礎,不包括我們在現代懷錶中看到的一些複雜機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製錶師改進了他們的工藝,並對懷錶機芯的設計進行了新的改進。 例如,在 17 世紀和 18 世紀,平衡輪的加入使懷錶變得更加準確和精確。 這種演變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和 20 世紀,製錶師引入了槓桿式擒縱機構等新機制,進一步提高了精準度。 懷錶機芯隨時間的演變證明了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技術進步。

Moricand DeGrange 18KT。黃金和搪瓷開放式口袋手錶1840S 16古董袖珍手錶運動從16世紀到20世紀: Watch Museum 2025年2月

2. 17世紀,懷錶開始配備擺輪和遊絲,提高了精確度。

懷錶機芯從 16 世紀到 20 世紀的演變可以透過幾個關鍵發展來追溯,這些發展改變了這些時計的精確度和機械結構。 其中一項發展發生在 17 世紀,當時懷錶開始配備擺輪和遊絲。 與早期模型相比,這代表了準確性的顯著提高。 在此開發之前,懷錶依賴邊緣擒縱系統,其精度有限。 擺輪和遊絲可以實現更精確的計時並提高便攜性,使懷錶成為專業人士和個人更重要的工具。 這些組件的引入進一步為懷錶的微型機械結構鋪平了道路,並為複雜的機芯奠定了基礎,這種機芯將持續發展到 20 世紀。

小瑞士季度重複氣缸袋觀看2古董袖珍手錶運動從16世紀到20日: Watch Museum 2025年2月

3. 18世紀出現了圓筒擒縱機構,進一步提高了精準度。

從 16 世紀到 20 世紀,懷錶機芯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提高了準確性和功能性。 18 世紀被證明是這一演變的關鍵時期,因為圓筒擒縱機構的引入徹底改變了計時精準度。 圓筒擒縱機構是一種使用圓筒形滾筒取代傳統槓桿式擒縱機構的擒縱機構。 它透過減少手錶機械部件的摩擦和磨損,使懷錶能夠長時間保持準確的時間。 圓筒式擒縱機構是現代懷錶機芯發展的關鍵一步,使製錶師能夠生產出更精確、更可靠的時計,從而更廣泛地為大眾所使用。

Elgin黃金填充藝術裝飾手工雕刻的袖珍手錶13 16世紀的古董袖珍手錶運動的演變: Watch Museum 2025年2月

4. 19世紀,槓桿式擒縱機構問世,至今仍在現代懷錶中使用。

19世紀隨著槓桿式擒縱機構的引入,標誌著懷錶機芯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擒縱機構至今仍在現代懷錶中使用。 在此之前,邊緣和圓錐形機芯等較舊的設計被廣泛使用。 槓桿式擒縱機構由 Thomas Mudge 於 1755 年開發,並經過多年的改進,直至成為製錶業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標準。 這種新設計減少了摩擦並提高了時計的準確性。 它的主要部件包括一個擒縱叉,它與擒縱輪嚙合,而擒縱輪又控制擺輪。 即使在20世紀石英機芯問世後,許多懷錶愛好者仍然因其歷史和傳統價值而珍惜經典的槓桿式擒縱機構。

5. 19世紀也出現了瑞士錨式擒縱機構,並被廣泛採用。

懷錶機芯在19世紀開始迅速發展。 這段時期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瑞士錨式擒縱機構的推出,並且被廣泛採用。 這項進步對於鐘錶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它為創造更精確的時計鋪平了道路。 在此之前,人們都知道懷錶會損失大量時間,因此人們需要更準確的手錶。 瑞士錨式擒縱機構是對當時大多數懷錶所使用的圓筒擒縱機構的重大改進,很快就成為業界標準。 150 多年後的今天,錨式擒縱機構仍在使用,是製錶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沃爾瑟姆袖珍手錶金鍍金工作16360616 15珠寶尺寸5古董袖珍運動的演變從16世紀到20世紀20: Watch Museum 2025年2月

6. 19世紀末,寶石機芯問世,採用合成寶石來減少摩擦,提高精準度。

19 世紀末,隨著寶石機芯的推出,懷錶機芯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寶石機芯是對早期懷錶機芯的重大轉變,因為它使用合成寶石代替金屬軸承。 這些珠寶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摩擦並提高懷錶的準確性。 懷錶機芯中合成寶石的使用改變了遊戲規則,顯著提高了懷錶技術。 這項創新也為現代手錶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現代手錶至今仍使用合成寶石來減少機芯的摩擦。 這款寶石機芯標誌著懷錶機芯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其遺產在現代製錶業中得以延續。

7. 20 世紀初,石英機芯問世,徹底改變了計時技術。

20世紀初,石英機芯的出現標誌著懷錶機芯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這項創新是由於石英晶體壓電特性的發現而成為可能的——這意味著石英晶體在受到機械壓力時會產生電力。 透過利用此特性,與先前的機械機芯相比,石英機芯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時間測量方法。 此外,石英機芯的生產成本也更便宜,因此使懷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石英機芯的採用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僅在懷錶中,而且在其他計時設備中徹底改變了計時領域。

8. 繼石英機芯之後,又推出了自動機芯,它利用佩戴者手腕的運動來為手錶上鍊。

懷錶機芯從 16 世紀到 20 世紀的演變是一段迷人的旅程,展示了多項工程奇蹟。 20 世紀中葉,石英機芯以其卓越的精確度和可靠性徹底改變了鐘錶產業。 這項發明之後,自動機芯問世,滿足了消費者對更方便、低維護需求的需求。 自動機芯利用佩戴者手腕的運動為腕錶上鍊,無需日常上鍊。 這項創新使得腕錶無需電池或彈簧驅動的手動上鍊機構即可運行,同時確保動力的持久性。 由於自動機芯,腕錶成為更實用和功能齊全的裝置,最終佔領了市場,並使懷錶成為收藏品。

中國袖珍手錶的演變從16世紀到20世紀2025年2月 Watch Museum

總之,懷錶機芯的演變是一段跨越幾個世紀的迷人旅程。 從最早的邊緣擒縱機芯到20世紀複雜精密的天文台機芯,懷錶經歷了重大變革和技術進步。 縱觀歷史,懷錶一直是風格、地位和實用的象徵,它的演變是人類聰明才智和創新的證明。 儘管技術已經用現代設備取代了懷錶,但它們仍然是機械工程歷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收藏家和愛好者所著迷的對象。

4.4/5 - (13 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