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圖示 Watch Museum:探索古董和復古懷錶的世界

什麼是「Fusee」懷錶?

1787邊緣懸崖懷錶

1787邊緣懸崖懷錶

計時設備的發展有著令人著迷的歷史,從笨重的重量驅動時鐘過渡到更便攜、更複雜的懷錶。 早期的時鐘依賴重物和重力,這限制了它們的便攜性並且需要垂直安裝。 主發條的發明徹底改變了這一點,使得便攜式時計的誕生成為可能,但它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尤其是發條上弦時動力的減弱。 這個問題透過「fusee」機制的開發得到了巧妙的解決,該系統使用細鏈條和截錐體來調節主發條的力量,確保一致的動力傳輸。 最初的圓錐形手錶,被稱為“邊緣圓錐形”,是垂直安裝的,通常具有精緻的藝術設計,儘管它們並不總是最準確的。 19 世紀初,「槓桿」擒縱機構出現,它使得手錶變得更薄、更精確,儘管不太注重華麗的工藝。 本文深入探討了圓錐形懷錶的複雜性,展示了它們隨時間的機械進步和美學演變。

早期的時鐘由連接在長鏈條上的重物提供動力。 每天,重物都會回到鐘的頂部,一整天,重力都會將重物拉下來,導致齒輪移動。 不幸的是,只有當時鐘垂直安裝並且有足夠的空間讓重物懸掛時,這才有效。 然而,主發條的發明使時鐘能夠隨身攜帶,並最終產生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懷錶。 然而,早期主發條的一個問題是,隨著發條的上緊,它會失去動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手錶或時鐘會變得越來越慢。

「Fusee」[也稱為「鏈條驅動」] 手錶使用一條非常細的鏈條,從主發條盒延伸到一個特殊的截錐體[“fusee”],以調節發條上弦時的力度,如示例所示以下:

當主發條鬆開時,鏈條從圓錐輪頂部移動到底部,從而增加主發條上的張力。 較舊的圓錐形手錶使用“邊緣”擒縱機構,因為它垂直安裝在手錶內,所以要求手錶非常厚。 這些手錶通常被稱為“邊緣圓錐形”,通常不如後來的同類手錶精確,儘管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外,例如約翰·哈里森著名的“No.1”。 4”航海天文台表。 也許為了彌補這種準確性的缺陷,邊緣圓錐輪幾乎總是藝術品,採用複雜雕刻和手工穿孔的擺輪橋(或“旋塞”)和其他裝飾。

1800 年代初,圓錐形手錶開始採用新型「槓桿」擒縱機構製造,由於這種擒縱機構是水平安裝而不是垂直安裝,因此可以使手錶變得更薄。 這些所謂的「槓桿保險輪」通常也更加準確。 然而,隨著手錶成為更精確的計時工具,人們不再那麼重視它們的藝術性,並且在後來的槓桿圓錐形手錶上很少看到手工穿孔或雕刻的方式。

改良的主發條設計,以及對擺輪和遊絲的特殊調整,最終消除了對圓錐輪的需求。 到 1850 年左右,大多數美國製錶商已經完全放棄了圓錐形圓錐輪,儘管許多英國製錶商直到 20 世紀初仍然繼續製造圓錐形圓錐輪手錶。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美國漢密爾頓手錶公司,該公司決定在 1940 年代為美國政府製造的 21 號航海天文台表中使用芝麻輪。 這可能更多是因為他們是根據現有的歐洲設計的天文台表來建造模型的,而不是因為對圓錐輪特殊性能的需求。

關於為芝麻輪手錶上發條的一個重要注意事項:儘管許多法國和瑞士芝麻輪是通過錶盤上的孔上發條的,但大多數英國芝麻輪是從背面上發條的,就像“普通”鍵發條手錶一樣。 不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差別! 「普通」[即非芝麻輪]手錶以順時針方向上發條。 對於大多數透過錶盤上的孔纏繞的圓錐形手錶也是如此。 然而,從背面上弦的圓錐輪則以逆時針方向上弦。 由於芝麻鏈非常脆弱,如果您嘗試以錯誤的方向為手錶上發條,則很容易將其折斷。 所以,如果您對自己的手錶是否為芝麻輪有任何疑問,請務必先嘗試以逆時針方向輕輕上鍊!

最後一點資訊:圓錐輪手錶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圓錐輪本身,還在於從圓錐輪到特殊發條盒的精緻鏈條。 因此,非芝麻輪手錶通常被稱為具有“發條盒”,以區別於芝麻輪手錶。

4.6/5 - (25 票)
退出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