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錶一直是當代文明和鐘錶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16世紀以來,它們實際上已經成為男性風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小型圓形手錶代表了便攜式時鐘,在大規模生產變得容易之前一直是一種身份標誌。 拿著懷錶的傢伙 c1560s
早年
到了 1400 年代末和 1500 年代初,機械工程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可以製造簡單的彈簧裝置(主發條)的程度。
德國開發商 Peter Henlein 發明了一款不需要落錘來驅動機芯的手錶。 這些早期的懷錶實際上仍然被用作鏈上的吊墜。 它們呈蛋形且體積龐大,因為在加入水晶之前,錶殼的前部是圓形的,以保護錶盤。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蓋子甚至還裝飾有格柵,因此無需打開錶殼即可查看時間。 1550 年代螺絲的引入使得懷錶的現代平面形狀得以改變。 這樣就可以安裝黃銅蓋,保護錶盤免受外部損壞。 作為鐘錶和手錶之間的轉變,早期的懷錶只有時針。
英國查理二世
據信,查理二世是男性將懷錶佩戴在口袋中的發明人,而女性則繼續將懷錶掛在脖子上的鍊子上。
查理二世於 1675 年推出了背心,永遠改變了這些早期手錶的形狀及其佩戴方式。 同樣,此時也引入了玻璃來覆蓋和固定錶盤。 形狀逐漸成形並被壓平以適合背心的口袋。 所有鋒利的邊緣都被去除,以防止切割織物和丟失手錶。 此時,手錶仍會透過轉動鑰匙來上發條。 自動上鍊機芯是很久以後才出現的。 直到 1700 年代末,手錶還被認為是精英階層的高端物品。
科技的進步
這些早期的懷錶不能精確地走時,它們通常會在一天中損失幾個小時。
槓桿式擒縱機構的重大進步改變了準確性,使手錶一天之內只損失一到兩分鐘。 這種擒縱機構也使得分針可以出現在懷錶中。 到了 1820 年代,槓桿已成為鐘錶機械裝置的基礎。 標準化零件於 1850 年代末出現,使手錶得以標準化並可供所有人使用。 這些手錶經久耐用、精準且經濟。 美國沃爾瑟姆鐘錶公司開始生產超過 5 萬隻名牌手錶。
懷錶的類型
開放式手錶
這些手錶沒有金屬蓋來保護錶鏡。 上鍊柄軸位於 12 點鐘位置,亞秒錶盤位於 6 點鐘位置。 鐵路服務需要開放式手錶來快速查看時間。
Hunter-Case 手錶
這種手錶有一個彈簧鉸接的金屬蓋,關閉後可以保護錶盤和錶鏡。 古董版本包括位於 9 點鐘位置的鉸鍊和位於 3 點鐘位置的錶冠。 現代款式經過旋轉處理,包括位於 6 點鐘位置的鉸鍊和位於 12 點鐘位置的錶冠。 這些錶殼也可以被雕刻,您可以發現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概念。
Double-Hunter 手錶
與 Hunter-Case 非常相似,這些手錶還包括一個鉸鍊式後殼,可以打開,這樣就可以看到機械機芯。 這些手錶的鉸鏈位於 6 點鐘位置,因此兩側都可以打開,手錶可以快速獨立站立。
懷錶機芯的類型
秘密上風
從 16 世紀一直到 19 世紀中葉,第一批懷錶都配備了重要的上風裝置。
這些懷錶需要秘密來上弦和設定時間。 一般來說,人們會取消錶背,並將鑰匙置於與上鍊機構相連的特殊設定中。 當需要設定時間時,使用完全相同的秘密。
人們將鑰匙插入設置機構中,該機構將連接到分輪以轉動指針。 有些手錶背面沒有設定係統。 這種類型需要拆除水晶和錶圈。 柄上鍊
與現代腕錶非常相似,後來的懷錶版本也配備了柄上鍊。 這是由 Adrien Philippe 在 1840 年代中期開發的,並由百達翡麗 (Patek Philippe) 在 1850 年代宣傳的。 在某些手錶中,時間也可以透過柄軸設定。 另一種常見的設定時間的方法是利用槓桿裝置。 這種變化會拉出控制桿,從而可以轉動錶冠來設定時間。 完成後,槓桿將被推回,水晶和錶圈將關閉。 槓桿設定的時間使意外的時間改變成為不可能。
在 20 世紀初,時區時間標準化的
現代 1891 年著名的俄亥俄州火車失事事故是由於兩名火車工程師的手錶不同步而發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懷錶的款式和使用量下降。
士兵需要雙手互相配合,因此設計師開始在懷錶上安裝一條錶帶,以方便手腕佩戴。 由於如此多的男士使用這些新型手錶(也稱為風衣手錶),它們變得流行並改變了手錶世界。 1920 年代的男士同樣普遍使用三件套,這仍然使男士能夠將懷錶放在背心口袋中。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同樣帶來了三件式腕錶和少量懷錶的復興。 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人使用懷錶。 蒸氣龐克運動歡迎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和風格,包括懷錶。 如今,一些衣冠楚楚的紳士穿著時髦的三件套,並配備懷錶。